世界气象日 国内高校首个大气探测博物馆开馆
想知道人工怎么样影响天气吗?想认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气象卫星云图接收机吗?想了解国内外的气象探测仪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吗?那就赶紧走进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探测博物馆长知识吧!
据悉,为了更好地开展气象探测技术本科人才教育培训和气象探测科普宣传,让学生或参观人员直观地了解气象探测技术的发展历史、气象探测系统的构成、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气象防灾减灾中作用等,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与各省市气象部门合作,收集了大量在气象探测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的气象探测仪器,建成大气探测博物馆,服务学校气象探测技术本科人才教育培训和面向全社会的气象科普宣传。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新建的大气探测博物馆正式揭牌,这也是国内高校首个大气探测博物馆。四川新闻网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博物馆分为文字展示和实物展示两大部分。文字展示部分简要介绍了气象探测技术的发展历史、气象探测系统的分类、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组成、我国气候观测系统的布局和发展、气象防灾减灾基础知识,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作用等。博物馆实物展示部分,展示了60件不同时期里在气象探测的所有的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观测仪器。
博物馆里都有哪些气象探测“宝贝”?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马尚昌教授介绍,博物馆里展出的各类气象探测仪器包括1936年用于美国海军气象部和1944年用于日本陆军气象部的空盒气压计、1982年进口至日本的散射辐射观测仪器,以及我国1983年自主生产的气象卫星云图接收机等,观测仪器既有进口设备,也有国产设备,较好地展示了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气象探测技术发展历史。今天上午,博物馆正式揭牌开馆后,便迎来首批大中学生参观团。未来,博物馆还将继续面向社会开放,帮大家了解气象科学知识,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认识和能力。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敬枫蓉表示,在65年的发展历史里,学校始终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为我国气象事业培养了许多大气探测等方面的各类人才。博物馆的建立,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特色学科专业内容,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兴趣,让他们励志于为大气事业做贡献。此外,我们学校作为全国气象科普基地,也将以博物馆为平台,通过定期面向青少年开放,让广大学生了解气象,从小种下一颗气象爱好的种子。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科普平台,增强广大群众增强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记者 陈淋 摄影报道)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相关资讯
-
经受近3000℃灼烧嫦娥六号平安返回地球外部被烧得面目全非!
2024-07-09 -
登陆火星第一步:大气探测
2024-07-09 -
【48812】范艾伦勘探器预备进入地球大气层 15年后将消灭
2024-07-10 -
2023这些科学技术问题值得关注
2024-07-11 -
【48812】美国勘探器2018年将深化太阳外层大气做研讨
2024-07-13 -
【48812】NASA“卡西尼”号探测器在土星大气层焚毁
2024-07-14 -
【48812】NASA将勘探天王星大气成分
2024-07-14 -
数字海洋预报服务渔业发展 卫星遥感与通讯融合利民生
2024-07-16 -
【48812】揭秘:万米高空的气候是这样测出来的
2024-07-17 -
“天问一号”的火星之路
2024-07-21